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什么叫工业4.0,这篇接地气的文章终于讲懂了

2016-03-23 15:111790
 笔者早年从事过工业自动化行业,后来去了几个城市,讲过《工业互联网与工业文明史》这门课,以至于很多人以为我很懂工业互联网(其实我也就是半桶水而已)。今天早上有人问我,工业4.0到底是个啥,本来答应给他单讲一遍,后来一想,不如整理下材料和思路,一块分享给大家,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谈谈这个神秘的工业4.0吧。

先声明,笔者只是个知识的搬运工,我说的不一定对,不过是看了很多材料后消化理解的结果而已。事实上,工业4.0就没有标准答案,连德国人自己都没有。

先看三个概念:

工业1.0

机械化,以蒸汽机为标志,用蒸汽动力驱动机器取代人力,从此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正式进化为工业。

工业2.0

电气化,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用电力驱动机器取代蒸汽动力,从此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实现分工,工业进入大规模生产时代。

工业3.0

自动化,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PC的应用为标志,从此机器不但接管了人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同时也接管了一部分脑力劳动,工业生产能力也自此超越了人类的消费能力,人类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

这三个定义都很学术,你们放心,这是我全文学术的一段话,后面,我决定老和尚讲故事的方法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要理解工业4.0,我们得先看下目前的状况,我们称之为工业3.X,用修真小说的时髦描述,也就是3.0中后期,这种状态叫做完全的自动化和部分的信息化。

要理解工业4.0,我们得先看下目前的状况,我们称之为工业3.X,用修真小说的时髦描述,也就是3.0中后期,这种状态叫做完全的自动化和部分的信息化。

咱们还得从工厂的业务模式说起。

作为一个工厂,存在的目的只有两个,生产产品,然后卖出去。所以在工业企业中,通常会分为两个大的部门,一个是生产部门,一个是业务部门,前者通过MES(制造执行系统)管理,后者通过ERP(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

这两个系统啥区别呢?ERP更倾向于财务信息的管理,而MES更倾向于生产过程的控制,简单的说,ERP主要告诉你客户需要生产多少个瓶子,哪天下单,哪天要货,而MES主要负责监控和管理生产这些瓶子的每一个步骤和工序如何实现。

在中国工厂的很多车间里,各个生产设备之间、生产设备和控制器之间,都已经基本实现了连通。再牛逼一点的公司里,整个工厂已经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连通起来,而业务部门全部通过ERP连通起来了。

发现问题了吗?

ERP和MES其实并没有连起来!

所以当ERP给MES下达生产计划指令后,MES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与计划偏差的事项(比如设备坏了,原料不合格等等),MES会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ERP是不知道的!所以它会继续按照原本的计划执行订单,时间久了,财务系统和工厂的实际情况就会出现非常大的偏差。

至于为啥没连起来,两个原因,先是ERP和MES的开发公司通常是两拨人,搞财务的和搞生产的合作,不但互相不懂对方的职业术语,鸡同鸭讲,而且互相看不上对方。另外,业务部门和生产部门在公司里通常是分开运营,各自的领导有各自喜欢的供应商(原因你懂的)。

当然,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是断然不会干等着两个系统的偏差越来越大的,既然系统不给力,咱人工上,咱们工人有力量。所以工厂车间通常会定期把MES的调整项做成一个表,交给业务部门,然后由业务部门手动在ERP中调整过来。

ERP和MES的问题只是工厂内系统断层的一个问题缩影,事实上工厂里还有非常多的其他系统,设计、制造、采购、办公等等,这些系统都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互相都不知道对方在干啥,干到哪一步了。其中一个部分出了特殊情况,其他部分都不知道,只有等到问题出现了,才能退回来,所有系统再一个个改。

插一句,老罗的锤子手机之所以难产,就是因为在设计的时候,生产人员并没有实时了解情况,所以实际生产时发现原本的牛X设计会导致良品率很低,只能退回去重新设计。这样每一个产品都要改来改去,所以一个工业品从设计到上线量产,往往要用一两年的时间。

当然,这种事也不是一个天存在的,以前因为在工业时代,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笔者的老东家,西门子一个型号的变频器可以卖三十年,这样一两年的研发上线时间也就显得不那么长了,其余的问题,靠着人工沟通,虽然有错,倒也都相安无事。

然而,可怕的狼终于还是来了。

这两只狼,一只叫产能过剩,一只叫互联网。

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往一款产品卖三十年的做法已经不行了,你跑不快,有的是快的。老罗的锤子手机仅仅晚上线了几个月,就从一款万众期待的爆款,成为了臭大街的过时货,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撼动了工业时代的一大基础,信息不对称。工业时代里,因为生产厂家无法低成本的了解每一个客户的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把需求做多的性能组合到一起,成为一款产品。

比如你想要一双适合你的脚的鞋子,鞋厂是无法知道你的脚多大的,所以只能测量很多人的脚之后,把集中的尺码分成40号,41号,42号等等,但是如果你的脚偏肥或偏瘦,对不起,概不伺候。

互联网改变了这个局面,人与人,人与厂商,可以低成本的实现连接,从而让每个人的个性需求被放大,人们越来越喜欢个性化的东西。但是个性化的东西需求量没有那么大,这就需要工业企业能够实现小批量的快速生产。

这两只狼,逼迫着传统工业必须做一件事,一件工业社会不爱做的事,就是快速、小批量、定制化的生产。

这个时候,先得做点准备工作,就是工业3.0先要进化为3.X,所谓工业3.X,其实就是先把ERP和MES等等信息系统彻底打通,让工厂原本的所有信息孤岛实现连通。这个时候,就从完全的自动化和部分的信息化,进入了完全的自动化和完全的信息化,也就是工业3.0大圆满阶段。

别小看这个过程,单就这一条,也许我们中国就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才能完成。

好了,前面的都是现实问题,3.0大圆满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科幻烧脑之旅了,我们终于要冲击工业4.0了。这个过程中,3.0中以及完全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要开始做一件事,就是结婚,生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过程,德国叫工业4.0,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们工信部称之为两化融合,物联网的脑残粉们把它叫做万物互联。

这里我要说一下,所有的物,如果需要互联沟通时,就有一个问题,说什么语言?说英语、德语、还是四川话?

通讯协议是什么,这个是一个关键问题。你可能会说,为什么不用现在互联网的通讯方式,也就是TC/PIP协议,这是个技术问题,没法给你这种小白解释明白(其实我这个曾经的半桶水自动化工程师也不怎么太懂)。简单的来说,互联网的通讯方式,速度还是太慢,精准度还是不够,安全性还是不好。而工业生产中,对于速度、精度和安全性的要求,要远远高于你下载一部电影的要求。

所以万物互联,必须需要一个专门的通讯协议。

这也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的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这些时髦的名词背后的核心问题,大家在争这个通讯标准。美国的互联网世界一个,所以美国人希望从信息化层降维到自动化层;而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强,所以他更希望从自动化层升格到信息化层;中国嘛,制造业一个大国,互联网第二强国,所以两边都不想跟,打算自己搞个互联网+,也叫中国制造2025。

按照修真小说的习惯,每一个境界都要分成一个小境界,以突显差异和牛逼,我按照这个方法,把工业4.0也分成六重天。

工业4.0一个重天,智能生产。

工业4.0第二重天,智能产品。

工业4.0第三重天,生产服务化。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工业4.0第四重天,云工厂。

工业4.0第五重天,跨界打击。

工业4.0大圆满,黑客帝国。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工业4.0驱动的汽车制造业 呼唤华为高性能计算云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发展以及现代设计方法在产品开发和试验中的进一步应用,CAE仿真技术(ComputerAidedEngineering)已

0评论2017-07-07682

工业4.0是工业科技时代 更是工业机器人的好时代
随着工业4.0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驱动,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而按照发展趋势,这还仅仅是

0评论2017-07-07688

长春市开办工业4.0 和国际服务外包培训班
为加快长春市产业转型升级,长春市商务局与高新区管委会、东软公司开展了系列中高端培训,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我市服务外

0评论2017-06-15685

李克强力推“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 中德合作迎关键期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圆满结束对德国的正式访问并成功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会晤中,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德经济互补性强,利益

0评论2017-06-05698

“互联网 工业” 工业4.0智能制造时代已经到来
日本的机器人产业与技术十分发达,受到国内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不足和中国等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的影响,2016年日本工业机器人产量创

0评论2017-05-31611

工业4.0的信息安全攻防战时代开启
近期资讯安全危机大爆发,去年10月Mirai病毒所发起的DDoS攻击、今年4月BrickerBot可直接瘫痪物联网装置,到近期的WannaCry勒索软

0评论2017-05-31542

健身器材制造业 走在工业4.0进程的前沿
智能化带动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行业共识,纵观2017年体博会各大展区,健身器材制造领域无疑是整个行业迈向工业4.0进程走

0评论2017-05-31379

物联网如何推动制造业“工业4.0”?看美国怎么做
5月下旬的波士顿大部分时间是阴冷的,不过,这里的一场全球性的物联网技术大会让业界人士心头不断涌现暖流,他们清晰地看到了行

0评论2017-05-31359

财经观察:强强联合——当“中国制造2025”携手德国“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瞄准五大工程、十大重点领域,助力中国制造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0评论2017-05-3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