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新农街道南大村集体纯收入20万

2016-03-22 16:401140
    年初以来,蛟河市新农街道南大村利用村集体土地,建立特色种植基地,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该基地已为村集体创造20万元纯收入,为近三分之二的农户创造工资收入十几万元。

 

  这个基地位于村外2公里的一片村机动地,有13公顷,种植了8.6公顷花生、0.8公顷地瓜、1.6公顷洋姑娘、2公顷甜黏玉米。这几天,几十名村民正在基地里采收花生,其他的作物已经采收完毕。

 

  54岁的村民杨伟成正在基地里采收花生。“我们本村的,来这里打工,每天挣100元。今年,我在这个基地干了40多天活儿,守家在地就挣了4000多元工资,挺好的。”他说。在这个基地,像他这样打工挣工资的雇工一年内多达到40多人。

 

  这个基地由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采购秧苗等农资、田间技术管理、招工用人、产品销售,都由合作社统一组织。

 

  目前,合作社已经联系到了山东一家客商。对方按每市斤4.8元价格收购花生,而且负责机械化统一采收,这又节省了成本。

 

  除了合作社负责基地生产经营外,5名村班子成员也为基地义务出工出力。开春时洋姑娘苗遇到突如其来的低温,他们连续几晚蹲在地里点火供热,终于保住了秧苗。收获季节,他们又轮流24小时看护。

 

  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对于这20万元集体收入,村班子早有了安排,一是用来扩大集体经济规模,二是用来改善村屯环境,提高全村人的生活品质。  (记者/常学文  通讯员/田丽娟 王大鹏 编辑/李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机器人马拉松:在机械踉跄中,听见文明的脚步声
4月19日的北京亦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演了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碳硅交响曲”。这场看似娱乐化的赛事,实则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技术传播革命。当机器人在21公里赛道上跌跌撞撞时,中国社交媒体空间正上演着更值得关注的叙事——多领域博主的内容跨界生产、科技大V生态的集体智慧迸发、真实开放的公共空间里

0评论2025-04-2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