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篇:万众普惠
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 群众的零距离参与,让蛟河市 “三节”文化活动成为群众津津乐道的文化惠民工程,“三节”真正成了群众的节日。
创新办节理念,以朴素亲民为导向,让文艺爱好者们乐在其中。文艺工作者们走下舞台,农民摄影家、书画家们走出创作室,以蛟河广袤村屯的山川大地为舞台,“走基层,送文化”。他们深入到新站镇平原村、漂河镇四道沟村等基层,为乡亲们送演出、送图书、送电影、送年画、送艺术培训、送全家福照片……与农民朋友面对面切磋民间技艺,共享文化愉悦。在蛟河市文化馆、书法家协会、文化志愿者协会共同发起的“春风进农家”活动中, 书法家们走进农家院,现场挥毫泼墨为乡亲们创作春联,吸引了无数的村民。村民们在家中享受到文化的芬芳,体验到艺术的魅力,丰富了年味儿。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全民上冰雪”系列迎新春体育活动,包括滑冰比赛、雪地拔河、雪地寻宝、冰车比赛、陀螺游艺等项目,还在蛟河市体育馆举行了青年篮球赛,群众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群众节庆文化活动红红火火,源于蛟河市日常文化活动有声有色。社区文化月活动、专业文化团体下乡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青年歌手大奖赛等各类主题活动常年竞相上演,高潮迭起。
在文化活动普惠群众理念下,近年来蛟河市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群众主体,按照抓点带线扩面路径,不断健全基层文化队伍和团体。选配村屯文化管理员,培育草根文化带头人,建立各类文化协会,引领群众参与。目前,蛟河市已有几十个村配备了村屯文化管理员,成立了以农民摄影家协会为代表的近百个文化协会。从普通农民到乡镇干部,在各类人群中培育出200多名草根文化带头人,蛟河市文化活动呈现出广泛的群众性。
发展篇:助力产业
今天,城市竞争已经转向品牌的竞争和综合实力的竞争。在蛟河人看来,打造城市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不仅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凝聚人心的平台,更成为重要的现代营销手段,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责任。
在新春团拜会上,黄松甸电商小伙孙涛演唱了自己创作的《黄松甸的木耳》,推广家乡特产黑木耳;红叶岭推出了雪山窝棚驴友迎春活动,推广原始生态冰雪旅游项目;几十家农村淘宝子店借助阿里年货节向农民客户送“福”字,借节亲民,助力电商产业发展;“风彩蓝湾”冰雪乐园推出系列活动,游乐背后寄托着房地产业再迎春天的期盼……
充满着生机活力的蛟河,借着成功运作红叶节的经验,正努力通过创意运作更多的群众节庆活动,发挥更大的聚合效应,以落实蛟河文化惠民的新思维,在构建城市品牌、 加强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发展等更多层面,为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宜旅”蛟河助力。
品位篇:文化创意
传统文化活动,让群众享受曾经的年味儿。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蛟河市人民广场周围,成了一片色彩绚丽的草根狂欢的海洋。唢呐锣鼓齐鸣,欢乐的人们手舞绸扇粉墨登场。虽然穿着厚重的冬衣,却挡不住踏着鼓点轻盈的舞步。队形不断变换,这边围成一个圆圈,打开的扇子宛如花朵缓缓绽放。那边孙猴子拿着金箍棒和老翁老婆斗起了关东大烟袋,引得观众拍手叫好。这是“欢天喜地过大年”传统秧歌汇演。金猴迎春元宵灯会、灯谜竞猜等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不仅让来蛟河过年的客人记忆深刻,频频在朋友圈晒出欢乐现场,也让土生土长的蛟河人欢乐开怀。
创意文化活动,则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今年围绕着“出精品、创品牌”的工作思路,蛟河文艺工作者对富有民间特色的艺术进行挖掘,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和优秀节目,精心推出新年音乐会、蛟河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会。形式喜闻乐见、演员近在身边,两台节目成为蛟河人民情有钟的新春私房菜。此外,吉林地区青年书法展、冰灯雪雕游园会、迎新春书画笔会、春节印象油画展……这一切,以高雅的风格丰富了节庆文化的内涵,提高了活动品位,蛟河以特魅力,打造新的城市名片,向大江南北拓展影响力。 (供稿:记者/孙淑平 记英俊 程英铁 齐双 田丽娟 陈爽 张晓泉 俞佳盛 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