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中国制造2025时代 市场岗位正在悄然变化

2016-03-18 10:17850
 智能制造悄然改变企业岗位设置

  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企业的岗位设置正发生着变化,一些传统岗位,比如工时审核员、晒图员等岗位正在消失,而设备维护维修人员,数控操作编程人员需求旺盛。

  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有着巨大需求。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缺口20万,并且还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器人制造厂商需求,包括机器人组装、销售、售后支持的技术和营销人才;二是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需求,包括机器人工作站的开发、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等专业人才;三是机器人的应用企业需求,包括机器人工作站调试维护、操作编程等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调试人员更是缺口巨大。

  智能生产对复合型人才有着巨大需求。随着数字化研发设计管理工具的普及,员工需要具备应对工业4.0的基本素质,传统的工艺类岗位也面临着数字化改造,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E(计算机辅助模拟仿真分析)、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MES(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工具的运用已经成为员工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传统岗位在生产中的作用将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例如:晒图员岗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数字化建模、精益专员、逆向造型、3D打印、精密测量与检验岗位越来越重要。这些岗位目前在高校范围内并没有对应的专业,岗位员工主要是企业自我培养。

  智能装备对机电复合型人才有着巨大需求。随着国家有计划地对传统企业进行数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装备将会普及应用,需要大量操作、调试、维护、维修和改造方面的专业人才。

  岗位结构变化对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的发展趋势、岗位及人才需求的变化对高职教育正在发生冲击,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市场岗位对接正悄然发生变化。

  “中国制造2025”中,企业“熟练工种”将减少,人将更多地从事产品及工艺优化、生产系统管理等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能动工种”将增加。应对“中国制造2025”这一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应重新审视制造类专业定位,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努力缩小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振兴战略的各项方针政策,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

0评论2019-11-11605

全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 李强宣布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
  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暨颁奖仪式,11月6日下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

0评论2017-11-07661

“中国制造2025”国际合作论坛分享企业国际合作案例
东方网记者解敏11月1日报道:国家工信部装备司副巡视员曹钢介绍,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

0评论2017-11-0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