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脱贫步子稳 乡村产业兴

2021-01-06 09:30860吉林日报

白山市江源区孙家堡子街道利民村是我省东南部山区一个普通的村子,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利民村“好风凭借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当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之际,利民村鲜食玉米产业也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我们的玉米从选种到加工生产都有严格的企业执行标准,通过专业技术确保将玉米最好的口感保留在袋内,保证让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最正宗的‘东北味道’。”在利民村众品源村企联建脱贫振兴直播间里,说到当地出产的真空鲜食玉米,第一书记姜云和村委会副主任李愿军滔滔不绝。在某电商平台上,玉米单件销售量已经突破10万元,在沈阳、北京、天津、福建等地,市场反响良好,产品供不应求,甚至出现经销商断货情况。

在红火销售的背后,是利民村的探索与耕耘。

利民村是一个2000多人口的村子,耕地面积4300亩,有耕地人口平均年龄62岁。“咱村想要脱贫致富,得好好利用现有的资源研究项目、盘活土地、发展产业。”利民村党支部书记马开泉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会上这样说。

在马开泉的带领下,村“两委”成员赴公主岭、蛟河、济南、潍坊等地实地考察,发现国内鲜食玉米有着很大市场空间,而且特别适合利民村发展方向,鲜食玉米深加工项目谋划初步成型。

2017年,马开泉成立了注册资金200万元的民营企业。在江源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实施“民企联村”“村企联建”,建立村级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企业+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从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到试种甜糯玉米、采购优质良种、引进加工设备,再到建设标准化厂区和绿色有机种植基地,3年来,利民村的脚步不曾懈怠,成绩也分外喜人。2018年8月投入生产,当年加工甜糯玉米20万棒,产值50万元;2019年加工甜糯玉米38万棒,产值100万元;2020年加工甜糯玉米500万棒,产值1500万元。

“以前俺们种玉米主要是饲料粮源,一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我在合作社里干活,既有土地流转收入又有工资收入,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利民村村民王世坤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鲜食玉米深加工项目已经为利民村提供96个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4户6人,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在产业发展蓝图初现的同时,利民村和玉米企业也制定了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改良无公害土地、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提升市场品牌和产品附加值等多个发展目标。

利民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在白山市江源区不是个例。江源区充分依托长白山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建设特色种植、特种养殖和乡村休闲游等产业扶贫项目,在科学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市区包保部门帮扶资金、社会募捐等资金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了以区级项目为兜底、以镇街项目为引领、以村级项目为依托、以庭院经济为补充”的“四重产业增收保障体系”,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215.86万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40个。一幅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江源百姓的努力下徐徐展开。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机器人马拉松:在机械踉跄中,听见文明的脚步声
4月19日的北京亦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演了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碳硅交响曲”。这场看似娱乐化的赛事,实则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技术传播革命。当机器人在21公里赛道上跌跌撞撞时,中国社交媒体空间正上演着更值得关注的叙事——多领域博主的内容跨界生产、科技大V生态的集体智慧迸发、真实开放的公共空间里

0评论2025-04-2826

吉林省十大地标建筑之四
向海原名“香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境,科尔沁草原中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自然保护区、国际AAA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0.67万公顷,为典型的草原地貌。南北最长 45 公里,东西最宽 42 公里,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市相邻。保护区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部有额穆泰河流进湿

0评论2025-04-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