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老把式”变出新花样儿

2021-01-04 10:20900吉林日报

一片柞树山场能放多少蚕,能收多少蚕?他目测一下面积,捏把土看看,摸摸柞树叶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东辽县泉太镇老营村佘大斌有着20多年养蚕经历,练就的一身本事让他在东北养蚕界小有名气。

老营村人眼里的佘大斌是“小把式”,也是“老把式”,更是“新把式”。“小把式”,是因为他今年才36岁;“老把式”,是因为他已有20多年的养蚕经历;“新把式”,是因为他观念先进、思维超前,做法与老一代蚕把式截然不同,具有创新性。

佘大斌的爷爷、父亲都是蚕把式,从小耳濡目染使他对养蚕产生浓厚兴趣。初中毕业后,父亲让他在别人放过蚕的地方学习放二茬蚕,这让他总结出了很多经验。从那时开始,佘大斌认识到老一辈蚕把式一切靠感觉养蚕的做法应该淘汰了。为了改变落后的养蚕方式,他拜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包晨为师。佘大斌把老师推荐的养蚕专业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实在弄不懂就向老师当面请教。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加上旺盛的求知欲,使佘大斌20多岁就成了养蚕“小专家”。老蚕把式靠感觉养蚕,一个蛾仅能产10个左右的茧,而他养的蚕能产100多个。

养蚕虽是老营村的传统产业,但附近可以利用的柞树资源很有限,佘大斌就到全省各地乃至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承包山场放蚕。2020年,他在内蒙古承包了一大片山场,放了60多斤蚕种、1.5万只蛾,一年纯利润就达60多万元。

村里有个废弃的蚕种场,为了扩大制种规模,满足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的蚕种市场需求,他投资近百万元将这个蚕种场修建一新,引进先进的制种检测设备,让附近的蚕把式都到这里共同制种,实现了优势、资源互补,也带动了更多人增收致富。

现在,制种厂每年制蚕种达1500斤。随着放蚕和制种规模的不断扩大,佘大斌还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养蚕户发展到47户,每户每年至少有5万元的收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机器人马拉松:在机械踉跄中,听见文明的脚步声
4月19日的北京亦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演了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碳硅交响曲”。这场看似娱乐化的赛事,实则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技术传播革命。当机器人在21公里赛道上跌跌撞撞时,中国社交媒体空间正上演着更值得关注的叙事——多领域博主的内容跨界生产、科技大V生态的集体智慧迸发、真实开放的公共空间里

0评论2025-04-2826

吉林省十大地标建筑之四
向海原名“香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境,科尔沁草原中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自然保护区、国际AAA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0.67万公顷,为典型的草原地貌。南北最长 45 公里,东西最宽 42 公里,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市相邻。保护区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部有额穆泰河流进湿

0评论2025-04-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