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白山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召开以来,抚松县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抓住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契机和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的政策机遇,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思路,积极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形象产业”、强县富民的“先导产业”、县域经济的“支撑产业”,旅游业日渐成为绿色转型发展的助推器、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几年来,抚松先后被评为“中国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十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批具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美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近日,该县再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殊荣。
生态面貌日益改善,旅游环境稳步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抚松县牢牢抓住生态修复这个关键环节,以保护绿色生态资源、丰富绿色发展模式、建设绿色城乡环境等“五个绿色”为统领,不断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日新月异。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先后投资2亿元,新建狩猎文化馆、文化广场、景区别墅和会议综合楼、改建游客中心,成功晋升4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恒惠山庄建设完成面积1400平方米的大型土特产旅游购物超市和面积800平方米的游客餐饮部;投资2亿元的仙人桥温泉度假区17层温泉回迁楼和15层准五星级酒店,目前已建设完成;兴隆农业生态园建成饮食服务中心、员工宿舍、农业生态观光植物园等。
此外,快捷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为抚松的旅游业加分。2015年,随着抚长高速、宇松铁路的建成通车,抚松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形成,极大提升了该县的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
引人入胜的长白山区景致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吸引着中外游客。据统计,2013年,抚松全县景区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旅游收入12.4亿元;2014年123万人次,收入13.8亿元;2015年,则达到150万人次,收入16.5亿元,旅游人次和收入呈现几何式的增长态势,旅游产业成为抚松县域经济增长极中的名副其实的生力军。
旅游项目集中推进,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项目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不竭动力,也是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县旅游局局长臧红梅言之凿凿。为合理安排旅游产业布局,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抚松不遗余力地抓好旅游项目建设。
总投资230亿元的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项目已建成旅游度假小镇、滑雪场、万达剧场等旅游设施。在此项目的带动下,其他一些重大项目也正在强力推进。总投资118亿元的吉林鲁能漫江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主要进行五星级国际商务会议酒店、超五星级国际商务会议酒店、超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休闲森林体育公园以及酒店式公寓和配套商业、企业会所及生态旅游度假村等建设。现在可研、能评已完成,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预计五月份开工建设;总投资120亿元的广泽长白山旅游度假区项目,规划用地范围为118.4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150万平方米,计划建成为高端旅游、休闲、养生度假区,现在酒店及公寓将要封,锅炉房已开工,员工宿舍正在加紧建设中,已完成投资额5亿元。
强强联合区域联动,融合发展协同推进
为深度整合产业和社会服务资源,构建“互补互促、空间集聚、布局优化”的长白山西麓发展新格局,抚松适时制定并实施长白山西麓旅游发展规划,积极做强长白山西麓旅游品牌。1月25日,抚松与长白山管委会池西区、池南区,省森工集团松江河林业局、泉阳林业局、露水河林业局共同签署联盟框架协议,标志着长白山西麓区域联动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抚松还积极推进县域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融入文化、时尚与传统元素,全面提升县域旅游环境。加强旅游与生态、文化、农业融合发展,围绕“深呼吸、慢生活”主题,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特色生态休闲山村、农业观光园,发展休闲养生游、乡村慢客游,规划建成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加快完善“吃住行游娱购”等要素配套功能,加大旅游产品研发力度,依托抚松特色文化符号,引导旅游产品、纪念品系列化、规模化发展。发展旅游饭店、风情民宿、家庭旅馆等,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漫江镇锦江木屋村是一个批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这个地处长白山巅的农家村落在这个春节着实火了一把。牛拉爬犁、森林号子、煎饼坊、猎户人家、豆腐坊、萨满小屋等十余个传统民俗项目,“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操持各地口音的游人穿梭其中,乐此不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清风冬有雪。抚松旅游产业的发展正合着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节拍,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