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克尔带着“半个内阁”和德国商界精英团队开启的第九次访华之旅于14日落下帷幕。访华期间,两国总理共同主持了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发表了《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下称《联合声明》)。
磋商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中德签署了经贸、能源、第三方市场合作、创新、智能制造等10多个领域20多份合作文件。两国不仅签下大单,还就中欧一些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
中德合作热度攀升
德国总理历次访华都不乏签下大单,这一次,北汽与德国戴姆勒的40亿元投资协议,以及空客在青岛建条直升机总装线格外引人瞩目。“德国本来就把制造业放在青岛的德国工业园,如今又把直升机总装线放在了青岛,青岛工业园是德国在华制造业比较有优势的地方,这次的‘对接’使青岛如虎添翼。”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默克尔第九次访华加快了“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对接,合作热度再度攀升。默克尔表示,德方愿与中方广泛开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第三方市场等合作。从《联合声明》中可以看出,双方都支持中车集团和德国西门子集团在高铁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双方还支持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德国铁路股份公司在中欧班列、高铁运营维护和开拓第三方市场方面加强战略合作。德方还表示愿同中国深化投融资合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主任姚玲认为,中德加强合作具有战略性意义。“两国的经济结构比较相似,都非常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尽管受到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中国仍是体量大、具有活力的经济体。德国愿在与中国不断加强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张建平分析称,“德国的制造业水平基本已达到3.0的状态,下一步要向智能化方向迈进;中国制造业有的达到3.0,但处2.0水平的还比较多。所以在对接过程中,德国有其技术优势,中方在资本和人力资源上有优势,还拥有规模巨大的市场。这些要素组合起来,不仅对中德制造业的升级有利,甚至对全球的制造业发展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张建平特别指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将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的国际产能合作中, 中德两国制造业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将带动接受产能转移的国家的工业发展。
在默克尔访华期间,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促成两国企业签约96个重大合作项目,价值 150亿美元,规模为历届之。
以开放心态看待摩擦
姚玲认为,中德此轮磋商释放出积极信号,德方表明在解决贸易摩擦、消除分歧等多方面,倾向于抱着合作态度进行对话。
“此前,德国方面对中国有所忌惮,担心自己拥有的核心技术流失。但是默克尔这次访华还是表达了较为开放的态度,也就是说不排斥在领先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愿意与中国共同探讨在合作过程中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和德国企业的利益问题。”
而针对德方进一步放开中国市场的诉求,李克强在13日的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座谈会上表示,未来将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多措并举,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大的投资机遇。
在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由于目前其成员国中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倾向于反对,而英国、荷兰、比利时支持中国, 德国的态度十分关键。
李克强在会谈中强调不要混淆“市场经济地位”与履行《加入议定书》第15条承诺义务这两个层面的问题,中国“入世”后履行了对世贸组织的承诺,现在欧盟等相关各方也应履行承诺,不再使用“替代国”做法。
对此,默克尔明确立场,表示德国记得承诺,并将推动欧盟委员会与中方加紧磋商,在专业层面展开进一步讨论,于年底前找到解决方案。“此番表态说明德国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国家,如今慢慢接受了中国对外经贸发展的思路,理解中方的诉求。” 姚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盯上”东北经济转型
默克尔在访华的后一天的议程是造访沈阳,游览沈阳故宫,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和铁西的宝马工厂。默克尔选择沈阳作为此次来华探访的城市,是因为沈阳有着“东方鲁尔”之称,也正在走德国鲁尔区曾走过的“转型”之路。访华前默克尔表示,中国正在推进的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勇气”,德国愿意参与其中。
沈阳中德装备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宝军表示,越来越多的德企深度融入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来,进入中德装备园的各类德企项目已达144个,华晨宝马在沈阳已生产汽车超过130万辆。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被视为“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
张建平说,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关键是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沈阳的中德产业园汇集了智能制造产业,有多家德国企业入驻,支持了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产业的互动过程中,促进了产业链的衔接,也促进了新经济的成长,帮助当地摆脱老的经济发展模式。”
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中德产业园”是中德制造业合作的重要载体,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展更多的合作模式。“比如,两国可共建合作研究机构,我们可以学习德国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的经验;还可以由行业协会发起‘联盟’,如深圳的‘中德智能制造联盟’,有很多企业来参与对话和研讨,实现标准的直接对接;共同设立投资基金,对好的产业进行投资也是一种方式。”
工业4.0驱动的汽车制造业 呼唤华为高性能计算云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发展以及现代设计方法在产品开发和试验中的进一步应用,CAE仿真技术(ComputerAidedEngineering)已
0评论2017-07-07682
工业4.0是工业科技时代 更是工业机器人的好时代
随着工业4.0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驱动,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而按照发展趋势,这还仅仅是
0评论2017-07-07688
李克强力推“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 中德合作迎关键期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圆满结束对德国的正式访问并成功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会晤中,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德经济互补性强,利益
0评论2017-06-05699
“互联网 工业” 工业4.0智能制造时代已经到来
日本的机器人产业与技术十分发达,受到国内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不足和中国等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的影响,2016年日本工业机器人产量创
0评论2017-05-31612
工业4.0的信息安全攻防战时代开启
近期资讯安全危机大爆发,去年10月Mirai病毒所发起的DDoS攻击、今年4月BrickerBot可直接瘫痪物联网装置,到近期的WannaCry勒索软
0评论2017-05-31542
健身器材制造业 走在工业4.0进程的前沿
智能化带动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行业共识,纵观2017年体博会各大展区,健身器材制造领域无疑是整个行业迈向工业4.0进程走
0评论2017-05-31380
物联网如何推动制造业“工业4.0”?看美国怎么做
5月下旬的波士顿大部分时间是阴冷的,不过,这里的一场全球性的物联网技术大会让业界人士心头不断涌现暖流,他们清晰地看到了行
0评论2017-05-31360
财经观察:强强联合——当“中国制造2025”携手德国“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瞄准五大工程、十大重点领域,助力中国制造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0评论2017-05-3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