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德国工业4.0进展情况,前不久我们赴德国、奥地利开展了实地调研,走访了德国博世集团中央研究院及其位于德奥两国的多个重要工厂、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等机构,重点与一线管理者和员工进行了深度交流,从中得到了一些新的启发。
德国一线管理者和员工对工业4.0的普遍认识
与我们座谈的一线管理者和员工基本都在企业工作过20年以上,对企业转型升级过程有着深切体会,他们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一线实践。
1、工业4.0更多是“进化(evolution)”而非“革命(revolution)”
一方面,工业4.0是很多类先进技术不断进步和相互融合的结果,目前还看不到类似蒸汽机那样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单个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已有较长历史。比如,西门子公司1982年就开始对工厂进行数字化改造,大众集团1995年就在研发设计环节使用3D打印技术,博世集团在“机器互联”方面也有超过15年的实践经验。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总体上是持续渐进式的而非跳跃式的。事实上,很多一线管理者认为,工业4.0可以被视作精益生产方式的延续。
2、要实现工业4.0,关键因素是人,难也是人
博世集团提出,对工厂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终目的是给员工及管理者更好的决策支持辅助,效率提升终还要依靠人的决策和行动。比如,对于那些原来依附于工程师的“暗默的知识”,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具“显性化”地记录、整理和积累并标准化推广应用,从而提升新员工的工作效率。但同时,实现工业4.0面临的主要挑战也集中在人力资源方面,包括员工观念难以转变,知识更新速度太快,目前在岗的绝大多数员工缺少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早期经历,工作的内容、程序和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