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达到40家左右。“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成为国家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高术仁说,“与西门子共建的创新中心就是整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一部分。”
“对比太仓,我们的招商观念还要改变,要更加开放,要更积极地对接企业。”高术仁说,“我们引进的不一定是规模大的企业,更多是细分市场的排头兵。欧洲国家的企业、美国的企业,只要是符合我们招商引资标准的,都会引进来。”
走马上任新成立部门——济南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半年多的时间里,宋卫东每天的活动日程都安排得十分紧凑。本报记者多次预约后,5月25日临近中午时分,宋卫东从济南市审批大厅赶回龙奥大厦,与记者见面。交谈起来有些出乎意料。记者先问投资促进局成立以来有什么成绩、经验,宋卫东说:“投资促进局组建以来,做了一些工作,但远谈不上什么成绩、经验。”
从国有企业负责人到政府官员,身份的转变,使宋卫东更了解企业家在想什么,他关注的点也完全聚焦于此。
谈投资环境 改变“办事难”,政府官员“心底无私天地宽”
记者:平时和一些从外地到济南投资的企业家交流,相比于交通拥堵,他们反映更多的是“济南,济南,办事真难”,或者说“领导很重视,落实很困难”。
宋卫东:对企业家反映的“办事难”,我是深有感触。我原来是济南滨河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这是济南市资的国有企业,同样感觉办事难,何况新来的企业?当初,滨河集团接手建设公租房,也就是后来获鲁班奖的清雅居小区时,光项目开工前就需要盖近200个章。近年来随着简政放权力度越来越大,手续已经减化了不少,但办事难的问题仍然客观存在。我注意到,虽然我们有了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但个别窗口还需不断加强与本单位在业务审批上的无缝衔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行政审批效率。
记者:办事难的原因,是不是我们的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政府部门也有种种顾虑。
宋卫东:有政策面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有些部门工作人员还要进一步树立“招商引资一盘棋”的意识,多从促进济南经济社会发展“主人翁”的角度出发,多站在服务对象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企业家考虑。有一种倾向,个别政府官员担心别人议论“拿了好处”,对企业家敬而远之,不敢主动服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落地建设。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是为了全市发展大局,坚持“亲”“清”的原则,和企业家交朋友,或者突破条条框框帮助企业家解决困难,都是应该大力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