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玺纺织引进一台自动穿综机可以解放20名高强度劳动者,瑞仪光电投入1250台机械手臂减少用工6500多名;上久楷自主研发的设计系统上线后,量身定制宋锦新中装只需几分钟;盛虹集团引进工业机器人并导入互联网,企业用工减少34%,而产能提升33%……
近两年,以“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为代表,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模式深度整合为特征的智能工业在吴江蓬勃发展,成为创新驱动的新引擎、产业升级的新纽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吴江在加快转型发展的主战场精准发力,已经形成了智能工业发展的先发优势、集聚优势和示范效应。
一直以民营经济和制造业高度发达著称的吴江,丝绸纺织、光缆电缆、电子资讯、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都曾经历过“人海战术”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力、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和市场需求“两头封堵”,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愈发明显,对产业发展的倒逼形势愈发紧迫,一波连着一波的市场和人力资源危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在此背景下,吴江区委、区政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准确把握发展路径,果断提出了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智能工业发展的决策,2016中国·苏州第二届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大会暨千人智库人才项目对接交流会,必将把这一战略推向新的高度。
2015年,吴江共建成3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20家试点企业,亨通预制棒等10个车间获评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总量位居全省一个,占苏州大市三分之一,智能工业发展已经走在前列。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吴江智能工业发展的全面推进之年。吴江智能工业发展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有政策,今年将扎实推进智能工业的“155计划”(即三年共培育智能工业100家示范企业、500家试点企业、5000家行动企业),围绕智能设计等六大智能制造重点环节,更大力度鼓励、引导、推广、普及智能工业发展,着力在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应用和智能管理等方面继续保持先发集聚优势。
吴江还出台了“转型升级产业基金的若干实施意见(试行)”,把智能装备等8个方面纳入工业经济转型升级“1+5”产业基金政策范围,鼓励智能工业得到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在更大平台、更高目标上实现新突破。
除了传统制造业加快智能发展,吴江还鼓励新兴产业主动运用物联网技术,培育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新模式;鼓励丝绸企业依托自身品牌应用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实现生产与销售等模式的创新。
推进智能工业发展,是吴江“先进制造业立区”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同时也是破解要素制约的新手段,提升发展质效的新引擎。智能工业的全面崛起,必将为吴江“十三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集聚新的优势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