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乎所有中国企业而言,工业4.0还是我们未来的目标,还是我们大航海走向彼岸的灯塔。对于这个目标的表述,从可实施、可操作的角度看,我个人认为,应该有这样几点。
为便于理解,我的几个观点都凝缩到上面这张图中,下面的所有文字,都是对这张图结构和逻辑的娓娓道来。
1、出发点是用户/客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需求转化成为订单才能落地。
订单至少有三种形式,一是从工业2.0承继而来大规模和标准化订单;第二种是从工业3.0而来有约束条件的个性化可配置订单;第三种是只有工业4.0能解决(基本解决,也不一定能百分之百解决)的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订单。
工业化时代(2.0时代)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这个时代的大批量、标准化订单,在工业3.0时代已有减少趋势,在4.0时代肯定会明显减少,但不见得会完全消失。
用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是企业生产和发展永远的驱动力,因此,也是工业4.0的引擎。
基于这个出发点,工业4.0先要解决的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线上和线下融合,能充分对应各种订单,尤其是个性化订单,由工业3.0时代的销售自动化发展而来的销售智能化系统。
未来的智能销售系统,比今天的销售自动化系统(Sales Automation System)至少在三点上应该具有更高的成熟性:
一是订单预测,尤其是面对复杂和多样性市场环境下的订单预测准确度更高,这意味着,预测背后需要有多维度和全渠道的大数据分析,以形成高准确性的订单预测模型。
二是销售订单与销售目标,与销售计划三者之间,到型号、到渠道(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全渠道)、到门店、到销售人员、到销售政策、甚至到用户,多视角和多场景的智能匹配,尤其是三者之间多种业务处理规则上的智能匹配。
三是各种订单类型,标准化订单、定制化订单和个性化订单的智能匹配,形成一个符合智能制造规则的“订单包”。
这种订单匹配,可以想象,每个订单的具体型号、具体性能要求、具体质量要求、具体交付要求,甚至具体对应到一个小社群或一个单体个人,对智能处理的要求会非常高。目前包括ERP系统在内任何现有系统都无法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