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聚焦于所有有形资产及流程的端对端数字化,以及将合作各方的价值链整合进数字化生态系统。数据和分析是工业4.0的核心,而关键能动技术是工业4.0的动力。
报告研究了来自26个国家的2000多家企业的数据,覆盖九大行业。报告显示,约三成企业认为其已实现较高的数字化程度,而未来五年内这一比例将有望从33%攀升至72%。企业高层不仅在企业内部,也致力于在合作伙伴之间推进数字化的实施,以求其贯穿垂直与横向的价值链的各个核心领域。除此之外,还不断提升其产品的数字化功能,并引进基于数据分析的各种创新型服务。
普华永道对全球企业的调查显示,会将每年数字化营收的约5%再回投于数字化。据报告的分行业调查结果,所提及的这5%总体相当于约9007亿美元。企业也在员工培训方面进行投入,并推动组织结构的相应变革。半数以上(55%)的企业预期两年内可逐步收回成本。
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及普华永道工业4.0欧洲、中东与非洲负责人Reinhard Geissbauer表示:“企业期望数字化能创造出巨大收益,因此也会相应地加大对数字化的投资力度。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不只是出现在工业化国家,而是全球的整体趋势。即使工业4.0只能实现其预期效果的一半,也将在未来五年彻底颠覆行业竞争环境。”
中国的状况与全球趋势一致。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工业产品行业主管合伙人唐徽表示:“中国企业已经从数字化中受益良多,并且将在未来的五年继续对此追加大幅投资。除了意识到数字化能够带来可观收益,中国企业也将高度的数字化能力视为优于其竞争对手,树立行业领先地位的一个标识。”
对于日本与德国企业而言,数字化运用要是为了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而美国的企业强调的是利用数字化来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并在短时间内将这些新产品和服务投入使用。在中国,企业则注重利用数字化技术来降低成本,以更好应对竞争对手。在各个商业环节中,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数字化与一体化目标都集中在客户服务、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三方面。
报告还称,中国企业运用大数据常常是以策划和控制为目的,从全球来看,大数据广泛的运用领域为制造或运营规划。全球范围内,企业依靠数据分析来获得更高效的资产使用或运营,而半数中国企业则是为了提高其销售额。中国的企业决策者认为,在数据分析方面大的挑战是难以获取相关运营数据。其他的挑战包括如何运用数据分析使企业增加营收,以及现有团队缺乏必要的技术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