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蛟河市多措并举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升

2016-04-20 14:5118120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蛟河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互助养老和志愿服务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蛟河市通过购置、置换、租凭等方式大力兴建扶持养老服务机构。目前,蛟河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15家,民办托老所33家,共有床位1577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1.5张,略高于全国每千名老人19.7张的平均水平,为蛟河市1500名老年人的提供了生活照料、健康咨询、理疗康复等养老服务。
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蛟河市19个社区全部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在提供日间活动娱乐服务的基础上,已尝试依托社会力量、政府购买服务、自愿者无偿服务等方式为居家老人上门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中。
蛟河市已建成的141个养老服务大院已按照《医疗机构设置标准》设置了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并且诊室、注射室、药房各自立的医疗卫生所,配备了至少1名医师、1名护士,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全面提高了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制定并实施了(2012—2015)年蛟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5年底,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80%以上乡镇和60%以上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蛟河市大力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4张。到2015年12月底全市拥有养老床位数2000张,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二是积极探索养老机构改革。蛟河市采取公建民营的运营方式筹建了蛟河市本级福利中心分院,福利中心分院占地2270平方米,床位150张,目前已投入运营,有效缓解了蛟河市养老服务压力并进一步规范我市养老服务市场发展。
三是进一步落实各项养老服务补贴。对新建、改建、扩建养老机构按照新增床位数在达到相关要求后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对新建日间照料中心在达到相关要求后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对收治60周岁(含)贫困老人的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取得相应资质,入住时间到达相关要求后按照入住贫困老人的生活自理程度及人数给予贫困老人入住机构进行补贴。
四是适度开发民政公益性岗位进入各级养老服务机构。目前,蛟河市本级福利中心和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均已配备了能够满足基本要求的公益性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基本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五是积极响应,大力筹划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141个,其中设施完善,规模较大的有62家,下一步将因地制宜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大院,搞有偿服务的尝试。并及时总结经验推进完善居家养老大院工作。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试点工作,以蛟河市民主街育才社区为试点单位,采取与现有社区用房合署办公的方式拟引入的专业社会组织或养老服务机构。服务项目包括日间托老、养老服务,组织开展文娱、体育等有利于老年人健身的活动。对民政对象提供无偿服务,对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低偿或有偿服务。
六是积极落实各项创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即建设用地审批免征相关税费;用电、用水、供暖、管道燃气等方面享受居民使用价格;宽带互联网安装、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按居民价格的70%收取。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机器人马拉松:在机械踉跄中,听见文明的脚步声
4月19日的北京亦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演了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碳硅交响曲”。这场看似娱乐化的赛事,实则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技术传播革命。当机器人在21公里赛道上跌跌撞撞时,中国社交媒体空间正上演着更值得关注的叙事——多领域博主的内容跨界生产、科技大V生态的集体智慧迸发、真实开放的公共空间里

0评论2025-04-2826

吉林省十大地标建筑之四
向海原名“香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境,科尔沁草原中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自然保护区、国际AAA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0.67万公顷,为典型的草原地貌。南北最长 45 公里,东西最宽 42 公里,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市相邻。保护区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部有额穆泰河流进湿

0评论2025-04-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