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核电技术逐渐成为新建机组主流技术,四代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式反应堆、先进核燃料及循环技术研发将不断取得突破。在技术方面,我国一直是自主与引进的两条腿走路,判断,《计划》的发布将推进快堆及先进模块化小型堆示范工程建设,助力实现超高温气冷堆、熔盐堆等新一代先进堆型关键技术设备材料研发的重大突破,做足核电技术储备。
目前我国拟建的主要是以三代核电站为主,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进入“快进”模式。在建核电机组的核电设备综合国产化率已达80%,其中华龙1号堆建设国产化率将不低于85%,批量化建设后设备国产化率不低于95%。认为,核电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期,未来核电关键材料及设备国产化进程将加速。
有助于核电“一路一带”走出国门,未来核电设备千亿蓝海杨帆远航。核电装备国产化不仅对同类产品的国际价格产生降价压力,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也使我国核电出口更具优势。仅考虑现有海外核电项目及国内核电发展规划,预计我国未来五年核电设备投资将超过3200亿元,平均每年核电设备具有超过600亿元的市场。
放射性固体废物超过12万立方米,核废料处理等后市场装备需求巨大。核电站投入运营之后,会产生受核材料辐射的废料,由于辐射的原因,需要对核废料的处理、起吊、运输、堆放等采用核级设备,核电站的大力发展必将带来对核废料处理设备的巨大需求,成为核电装备需求的另一新的增长点。
投资建议:认为,我国“核电重启”以及核电设备国产化加速推进:并随着“一路一带”核电出口的继续推进,将带动核电装备需求快速增长,建议关注台海核电、南风股份、金通灵和通裕重工。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启动,利好自动化系统集成细分龙头
来源:兴业证券
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看好龙头公司及自动化集成领域优秀标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并印发《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认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立将加速我国的智能制造进程,对整个智能制造行业构成利好,其中,有望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龙头企业,有望分得“一个杯羹”;看好自动化装备系统集成的龙头企业机器人、博实股份、楚天科技、京山轻机、智云股份、大族激光(与兴业电子小组联合推荐),以及物流自动化龙头企业软控股份、山东威达。
中广核牵手腾讯“互联网+清洁能源”全面落地,催化核电维持高景气。近日,中广核与腾讯宣布,将围绕“互联网+清洁能源”为核心展开一系列全方位业务合作。这次跨界合作也意味着我国围绕“互联网+能源”方面的探索进入实质落地阶段。例“互联网+能源”的落地将进一步催化“互联网+核电”进一步深化,助推核电结合互联网深度融合,未来将出现更多“互联网+核电”的合作案例,促进核电发展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建议关注台海核电、南风股份。
自下而上关注美亚光电、合锻股份。自下而上看好业绩稳健增长的美亚光电;关注传统机械制造转型机会,建议关注合锻股份。
煤炭:下游需求强劲反弹
来源:中泰证券
近日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公布了2016年3月份煤炭及相关行业数据,主要经营形势回顾如下:原煤产量继续下滑、天然气产销量逐渐回升。(1)3月份,全国原煤产量2.94亿吨,同比下降4.5%;一季度原煤产量8.1亿吨,同比下降5.3%。(2)3月份中国天然气产量12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一季度天然气产量374亿方,同比增长5.3%。(2)3月份原油产量1737万吨,同比下降3.9%,1~3月份原油产量5155万吨,同比下降1.8%。
3月份全国下游几大耗煤行业需求呈现强劲回升,由负转正:(1)3月发电量同比增长4%,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2%,水电同比增加9.2%;一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1.8%,其中火电同比下降2.2%,水电同比增长17.5%。(2)3月粗钢产量7065万吨,同比增长2.9%;一季度产量1.92亿吨,同比下降3.2%。(3)3月水泥产量2.01亿吨,同比增长24%;一季度产量4.43亿吨,同比增长3.5%。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地产对需求的拉动明显,短期供需压力明显缓解。(1)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58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环比增长0.86%;(2)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2%,增速比1-2月份提高3.2个百分点;(3)1-3月份,煤炭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同比下降20.2%。
银行:二季度或再迎降准窗口配置价值显现
来源:中信建投
大行的业绩增速已逼近低于1%,进一步逼近零增长,股份行业绩增速也在个位数徘徊,城商行得益于小基数,仍保持了两位数的高成长性。而上市银行整体加权平均增速受占比较高的大行拖累,已经跌落至仅1.71%的年增速,受息差和资产质量的双重压力下,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
二季度银行业核心关注点前瞻
债务周期运行下,杠杆率高企的非金融企业面临着两大化解手段:供给侧出清和需求侧托底。伴随着此轮去杠杆,银行业二季度的核心催化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伴随供给侧改革下的系列对冲银行信用风险上升的缓释渠道:包括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落地,拨备覆盖率的下调,债转股的小范围推开,混业监管落地防止跨市场风险,其他债务处置方案的出台;(2)债务货币化手段,关注二季度信贷投放,再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等。
风险缓释良药之一: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
一、目前政策进程:信息披露指引的“出炉”,基本符合之前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和模式》报告的预期,随着信息披露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有利于扩大投资者范围,调动市场活性,提升处置回收水平。预期二季度,中行的只试点会率先落地,其他银行也会相继跟上。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对银行当期净利润的影响?非常有限,能否提高处置回收水平将成为关键。影响范围约在-1%到3.5%的区间。
风险缓释良药之二:债转股的小范围特批
媒体报道批债转股规模预计1万亿,主要是面向国企,多为关注类及正常类贷款。1、在一定假设下,测算显示:不良的生成率将持续下行,降幅达8%。2、银行直接债转股增厚银行净利润7%左右。尽管利息收入减少,但节省拨备,不考虑债转股退出贡献,将增厚净利润7%左右。3、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各级资本充足率大致下降0.29%。
风险缓释良药之三:混业监管格局落地
一、银行影子的监管:中国银行运营的理财产品存在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本质仍是表外存贷业务,其销售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15年底,理财资金账面余额为23.50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56.46%,这与刚性兑付叠加在一起,再加上总体上不够透明和缺乏监管,可能成为金融市场的下一个风暴眼,在现有监管体系的划分下,风险穿透不到位,跨市场风险的防范不力。二、混业监管是填补监管真空,降低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改革或于二季度推出,或参考英国模式:可能的整合路径:(1)初期逐步整合“三会”监管职能并剥离微观审慎职能。(2)央行下设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委员会(宏观审慎)和审慎监管局(微观审慎).(3)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是一国金融监管体系持久稳定的根本,此方案符合构建审慎监管框架的要求,同时体现了混业综合监管的趋势,符合国际金融改革的趋势和理念。
风险缓释良药之四:其他债务缓解方式推进
通过去杠杆与加杠杆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跷跷板,实现企业部门高杠杆率和居民部门低杠杆率的再平衡。目前不平衡的主要来自:(1)国民储蓄率过高。(2)股本市场发育比较晚。一、直接融资模式推进:(1)社会融资结构情况:间接融资仍为主体;(2)企业部门杠杆率水平高企。2、房地产去库存推进下,实现居民部门加杠杆。
债务货币化之一:二季度信贷投放预测
政策组合拳下,去杠杆将持续,信贷投放节奏和速度都将适度。维持全年新增信贷约11.5-12万亿的预期。预计整体一季度投放高基数的前提下,全年投放节奏调整为4321,预计2季度信贷投放规模总计约为3.5-3.6万亿。
债务货币化之二:二季度再迎降准窗口:(1)外汇占款下降是基础货币缺口的主要原因:人民币汇率有所企稳,但美联储6月加息呼声再起,趋势性贬值压力依然存在,外汇占款或将延续流出趋势。(2)3月以来公开市场大量净回笼,4月为财政存款上缴高峰:3月以来,央行公开市场大量净回笼7800亿,且每年的4月份至8月份都是财政性存款上缴高峰,若公开市场不加大资金投放,且4月中有大量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央行或“再留后手”驰援流动性,二季度再度降准的可能性较大。
中信建投认为,守住系统性风险和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的底线下,银行业目前的股息率水平亦较为可观,显现类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价值,并且在二季度风险缓释手段陆续落地的预期下,利于降低投资者对银行业潜在资产质量的担忧,维持银行业业绩正增长的底线。二季度银行业配置价值显现,维持“增持”评级,核心推荐组合为:招行,浦发,民生,平安,宁波。
房地产:市场春光艳丽,投资继续燃情
来源:中信建投
资金面继续改善,关注信贷拐点: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20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较1-2月上升15.7个百分点。资金层面行业持续向好,房企到位资金增速重回14年初水平,国内贷款增速也自15年初以来次由负转正,按揭贷款情况继续保持向好趋势,观察的国内贷款和按揭贷款的剪刀差终于开始收窄。按揭贷款的持续增长进一步加速房企资金回流,随着当前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趋于多元化,资金层面越发宽松。3月CPI同比2.3%,低于预期,短期内流动性压力缓解,上半年内行业景气度仍有望继续保持,但长期宏观信贷政策的变化仍是行业回暖持续性的关键因素。
航空:低油价稳汇率,保障16年利润快速增长
来源:国金证券
继续看好航空业在2016年依旧保持较高增速。航油价格低位震荡,汇率风险的释放,均将保证2016年航空业业绩增长。建议投资者关注航空股反弹。持续推荐低成本航空企业: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迪斯尼受益标的:东方航空。
行业点评:受益于出境游爆发式增长,航空需求进入增长周期:2015年四大航空RPK同比增长13.2%。2015年需求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出境游的爆发式增长。国际航线2015年同比增幅25.8%,国内航线同比增长9%。2016年一个季度,国际航线持续爆发,2016年1-2月四大航空公司需求同比增长15%。国际航线同比增幅34%,国内航线同比增幅为8%。根据航空传统周期来看,预计客运需求在3-6月份会有所回落,但从整体经济环境来看,国家近年实施积极宽松的财政政策,人均收入水平持续上升,所以全年需求依然保持增长趋势,但在上期高基数的情况下,增加幅度会有所收窄。
运力集中供给,2016年投放速度前高后低:2015年各大航空在运力上进行大量投放,ASK同比增速为12%,国际航线ASK同比增加25.6%。2016年前两个月运力快速投放趋势依旧延续,四大航ASK同比增加14.4%。现国内航空公司执行2015年冬春季时刻表,所以至本年6月份运力供给依旧会维持较高增速,预计16年夏秋季时刻表开始,各大航空公司会跟随需求变化,收紧运力供给,所以全年运力供给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客座率/票价承压,国际航线以价换量依旧为主旋律:2015年整体航空供需关系得到改善,四大航总体客座率达到82.24%,较上年度增加0.81%。但国际航线受各大航空运力集中投放,在2015年第四季度客座率一度下降至73%。同时导致年末航空票价也在下降,由于油价下跌,航空燃油附加费的取消,导致全年四大航平均客公里收益国际航线下降约7%,国内航线同比下降8%。2016年一个季度虽然需求有所缓解,1-2月份客座率水平回升,达到82.81%。但运力投放依旧维持较高增速,国际航线票价指数进一步下跌,同比降幅10%。根据运力前高后低的判断,预计客座率及票价将在上半年继续小幅下跌,下半年逐步回升。
油价汇率双驱动,将利好16年航空业绩:2015年新加坡航油价格同比下降42%,2016年1季度同比下降38.5%。2016年预计航油价格将保持低位震荡稳步回升的趋势,预计全年平均价格不高于60美元/桶,大概率低于15年均价,利好航空业绩。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6%,使以美元负债为主的航空企业产生大量汇兑损失,拖累业绩。预计2016年汇率在上半年会维持稳定,下半年有贬值风险,但大幅贬值概率小,同时各航空公司有意降低美元负债以减小汇率风险,将有利于航空企业继续改善盈利。
航空消费属性明显,低成本航空贯穿周期:低成本航空,由于其高客座率,低成本运营模式,在经济增长放缓的环境中,将成为居民出行选,有望在经济周期底部脱颖而出。春秋航空2015年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整体RPK同比增长21.4%,ASK同比增长21.68%,客座率全年平均92.87%,同比小幅减少0.2%。吉祥航空2015年公司运力投放较快,需求也保持旺盛局面。公司2015年ASK增速为36.9%,RPK同比增速38.9%。公司以上海两场为枢纽,预计2016年将受益于迪斯尼开园影响,需求端依旧保持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