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商报记者 徐 恬
在昨天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现场,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使用现场多通道云视频技术手段,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9个学区的近500名中国留学生进行了互动,这是“中央企业引智全球联动招聘会”互动活动现场的一幕。
记者采访获悉,在“互联网+人才”和“人才大数据”的背景下,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与企业达到了更高效匹配。本次大会还次举办“互联网+”专场招聘会。此外,由于各个行业都提出“互联网+”发展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也纷纷增加了“互联网+”思维的招聘需求。
猎头可依托“人才大数据”
在昨天会展中心1号馆,“国资委—中央企业展区”的“中央企业引智全球联动招聘会”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大屏幕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9个学区的中国留学生在线介绍自己个人的相关情况,与深圳会展中心内的招聘单位进行交流互动。线上、线下的招聘同步进行,效率大大提高。
“互联网+”带来的人才与企业匹配效率提高的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大数据”的运用。本届大会新增“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展览”,展览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企业需要招聘高端人才,可能是猎头到处飞来飞去找合适人才,而现在这种情况将越来越少,将更多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人才的信息进行匹配对接。‘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将为国际人才资源开发、外籍高层次人才引进、绩效评估、动态跟踪提供科学服务,促进外国专家和海归人才与企业的有效对接。”
台湾1111人力银行董事兼执行长陈晓蓁告诉记者,目前内地企业尤其是台资企业对来自台湾的高管需求越来越大,她说去年公司“高阶猎头”服务中,有四分之一是为内地企业找高管,而今年一个季度这个比例提高到三分之一,要达到各行业人才高效匹配,主要来自人才大数据库。
看重求职者“互联网+”思维
今年大会共有7个专场招聘会,总共召集3.5万个职位集中投放。由于各个行业都提出“互联网+”发展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也纷纷增加了“互联网+”思维的招聘需求。
金科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念国魁告诉记者,此次招聘热能、数学、物理、财经等专业的硕士、博士海归人才,对工作经验没有严格的要求,但非常看重应聘者的“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思维,“我们强调的‘互联网’思维,主要体现在他能不能较好地分析数据,精准地把客户的需求连起来。”
唯品会的招聘专员林女士说,目前大数据时代,确实要求员工具有很强的“互联网+”思维。她说:“比如商务主管这个职位,就要求有国际视野,并且对数据非常敏感善于分析,才能了解海淘市场客户的需求,进而不断调整规划。”该公司在相关职位笔试的时候都会设置大数据分析有关的题目。
300海归携项目找对接
留学人员展区是大会移师深圳以后的新增板块。在深圳市海归协会的协办下,今年邀请了300名携带优秀项目的海外博士硕士,以及30个海外留学人员/华人华侨社团回国参会,同时邀请200名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参与,实现项目和资金的对接交流,昨天举办了“创业之星”全球华人创新创业项目对接会。
从美国来深圳的范剑平此次带着“高效率的智能数字化电子电力功率芯片”寻求合作。她在美国加州大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研发工作,已经20多个年头,她说:“我团队中有好几名博士,在美国拥有多项技术专利,目前多项研发成果美国已经落地,比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我此行来深圳,希望找到一些适合的技术合作方,目前已经有一家深圳的LED驱动企业有意向与我谈技术转让。”
来自澳大利亚的熊先生这次带着一个VR技术相关的文创项目“360度环幕立体穿透新媒体平台”寻求合作,他说之所以非常希望在深圳选择合作伙伴,一是看重深圳有创新精神,容易接受新事物;二是深圳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办事效率都比较高。
杜塞尔多夫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主席王耀箴告诉记者:“我是在德国和中国两地之间工作的律师,这次与6位带着项目的海归从德国来参会,主要想为这些海归项目落地提供一些相关服务。他们非常关注国外的新技术来到中国落地的技术产权保护问题。”王耀箴去年就6次带海归团队来中国,他认为深圳无论在投资环境还是在政府的政策支持,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互联网+”次专场招聘“互联网+”板块是本届大会的亮点之一,次举办的“互联网+”专场招聘会位于深圳会展中心2号馆,招聘会由多个”一览Offer派“——单一岗位集中招聘的小型招聘会组成,为前来招聘求职的企业与人才提供耳目一新的招聘模式与惊人高效率的面试体验。
“一览”IT互联网事业部运营总监薛泉源说:“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求职者网上投简历后,企业约求职者面试,大约只有30%的求职者会来面试,效率不高。而对于有些紧缺人才,可能一天会接到四五十个企业约面试的电话,可实际上他只可能去四五个。如何提高效率和匹配度?我们创新性采取‘互联网+’专场招聘会模式,一个步对求职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对于那些对自己职业认识比较模糊的,帮助他们进行梳理;第二步是两次对求职者的简历进行筛选,与企业进行匹配。匹配合适的才邀请到今年的招聘会现场,接受企业面试,并且是同时面试多家为其匹配的企业,而企业面对的应聘者也是经过三轮筛选出来的,现场匹配的‘精准率’大大提高。”
海外创新人才 龙岗赛场对决
总额1亿美元的创投资金池,对大赛优秀项目进行组合投资
深圳商报讯 (记者 毕国学 通讯员 赖陆洋 蒲雄峰)15日下午,一个届中国深圳海外创新人才大赛在深圳广电集团龙岗制作中心举行总决赛,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先生等七位各行业知名人士应邀担任总决赛评委,并邀请了前央视知名主持人、紫牛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张泉灵担纲主持,大赛总决赛将策划制作成国内个创新人才大赛真人秀节目。
据悉,创新人才大赛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指导,深圳市政府主办,龙岗区政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创新委共同承办的一场创新创业盛会。大赛紧扣深圳市重点发展的互联网、电子科技、生物与生命科技、先进制造、材料与能源等行业领域,奖金总额高达88万美元,大赛备案的创投机构组合形成了总额1亿美元的创投资金池,对大赛优秀项目进行组合投资。
据了解,大赛于2015年11月17日正式启动,共收到823个参赛者报名,其中615个项目通过初审,参与了竞赛角逐。2016年3月16日至4月5日期间大赛在澳大利亚悉尼、德国慕尼黑、以色列特拉维夫、日本东京以及美国硅谷举办了5场分站赛,经过层层选拔,终24个晋级者脱颖而出,参加了4月15日在深圳龙岗举行的总决赛。
记者注意到,总决赛当天现场气氛热烈,60位大众评审和180位现场观众欣赏了一场世界级创新创业者交流竞争的盛会。总决赛共分三轮进行,分别为风采展示、团队挑战和现场众筹。现场众筹由选手进行众筹演说后,现场大众评审团和评委向选手虚拟投资,根据虚拟众筹的结果,资金多者获得冠军。经过激烈的争夺,终来自美国的施文典先生团队获得了大赛总决赛的冠军,他们带来的项目是“一滴血带诊断走近患者”。
据悉,龙岗区科技创新局与选手签署了创业落户龙岗的意向书,龙岗天安数码城、大运软件小镇等创新创业园区也与部分项目选手达成了投资创业的初步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