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数据分散地存在于企业的各业务系统中,是企业内部能够跨业务、跨系统重复使用和共享的高价值数据,涵盖资源、产品、客户、财务、员工、供应商等,用于描述核心业务实体的数据。对于制造类企业,若没有对供应商、物资及产品模块等核心主数据进行即时的收集、记录和管理,很可能耽误工厂的正常运作、造成物流供应环节的瓶颈,甚至会将这种低效蔓延至整条价值链,拖累企业发展。而MDM可以帮助企业创建并维护整个企业内主数据的统一视图,通过保证统一视图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从而提高数据质量,逐步统一企业级数据模型,简化改进企业流程、提高业务的响应速度进而提升业务的利润。
主数据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
我们两年前对全球50家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主要决策者进行访谈调查,结果发现一个运作有效的MDM并不取决于其所使用的技术是否先进,而更多的在于明晰的治理结构、管理层的支持、运作流程的优化及所给予的时间及预算。我们将MDM的关键成功因素归结为以下四点:
管理层对于主数据管理的态度。主数据管理所产生的积极效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如果管理层对此没有足够的支持力度,那么很可能MDM会因为不断削减的预算和人员而以失败告终。
量体裁衣的治理结构。公司需要根据自身主数据管理的目的、商业模式或公司需求等,设计相应的主数据管理的治理结构,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需做到:
1)根据公司的业务性质,设计合理的MDM数据模块分类,并设立公司整体的主数据管理中心。调研数据表明,若设立统一的主数据管理中心,将会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质量7%~25%;
2)根据公司已有治理结构设计MDM治理架构: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55%会设立立的MDM管理机构,而非嵌入已有的事业部门或职能部门。但对于汽车等业务结构以业务单元驱动的特点,MDM治理主体是放在业务单元下面(42%),这一现象符合制造类公司较为分散的治理结构;
3)适宜的规章制度:该制度能将主数据管理的治理结构融入公司的管理中,使其真正成为公司的一部分;
4)合理的主数据质量的关键考核指标设计:定期对主数据管理的效用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尽量定量化,以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
5)完备的主数据管理全流程各节点:包括数据收集、记录、管理、数据管理结构或数据质量的变化更新,报告等。
流程的优化。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司自身业务的流程优化;另一方面是主数据管理本身的流程优化。主数据管理本身的流程优化,是指记录、管理和删除数据等一系列操作,运行流畅且被一一记录,具有可追踪性,否则将造成数据管理的低效和数据丧失等合规性问题。此外,当主数据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需建立持续改善流程(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cess,CIP),尤其在客户、供应商及物料和产品模块上,建立CIP将提升数据质量37%~48%。
时间和预算。进行主数据管理,可以看作一项为提升公司运营效率的固定资产投资,通常而言,主数据管理很少提供短期的利益,有时它的效果甚至是难以衡量的,但是它终必将对公司业务的每一个流程提供有益的帮助。管理者需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并根据这一时间制定相应的合理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