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方式看,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成为制造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过去企业往往是金字塔的管理机构,从老总、副老总,到职能部门,到车间,到具体的管理,有的大公司还有多层的子公司、孙公司。这种模式效率很低。新一轮的发展,现在有一些先行的企业已经开始实行层级要少、反应要快、团队要小的扁平化管理。
总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关键期。长期以来支撑快速增长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劳动力人口红利在弱化。新一轮的发展,我们更多的靠创新,靠结构调整,靠工程师的红利,靠技工的红利,不是简单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红利。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十三五”规划纲提出要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强调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优化现代产业新体系,并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也作出系统部署。这些都对我们“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带来一种新的、深远的影响。
二、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三步走的一个步,也就是一个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是去年5月19日经过国务院审定正式印发的。这个规划发布了以后,引起国际国内社会广泛关注。“十三五”规划纲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都把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写进了文件当中。制定一个好的文件不容易,要把这个文件所确定的目标实施到位更难。所以在去年5月19日文件发布了以后,我们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把规划要变成年度的计划,把年度的计划变成具体的行动,把每一项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效。下面就“十三五”时期如何抓住重点、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我再谈几点认识:
(一)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次提出制造业发展的四个方向,即高端、智能、绿色、服务。
一是强化高端引领。高端装备作为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一直是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一些小国或者新型工业化国家,之所以能够跨入发达国家行列,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某些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代表着世界领先水平。比如,以精密制造为代表的瑞士的机械手表仍然是世界上别的国家无法替代的,瑞典的轴承制造在全球也是非常有名的。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一批高端装备实现重大突破。比如,大型客机(C919)成功下线,北斗导航系统突破千万级用户,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创造了世界半潜式平台之,高铁、电力已经走出国门。但是总体而言,我国高端装备在创新能力、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产品可靠性、基础配套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就是要集中资源,在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引领整个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加快推广智能制造,就是先要在工厂这个环节取得突破,把机器设备和机器设备之间都进行数字化的改造,然后这些数字化的设备和数字化的设备之间还要通过网络联系起来。连接起来以后,机器设备和机器设备之间运行都是数据,数据汇聚起来就是信息。我们现在正在抓的一个事情,就是中国工业互联网。这里面重要的一条,就是标准。就像世界上有几百种语言,如果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把这几百种语言都学会,能学会几门那已经很了不起了,那么需要通过一个翻译来实现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那么机器和机器之间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不一样的,它们的数据怎么能够交流,这就是牵涉到一个交流问题,防止后“鸡对鸭讲”,谁也听不懂谁的。所以标准层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已于今年2月组建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集中力量构建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积极探索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总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