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德国曼哈顿”不远处,作为莱茵河支流的美因河缓缓流过,将法兰克福一分为二。美因河上,一座古老的铁桥联通两岸,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与金融中心相呼应的,是法兰克福依托强大交通体系成为德国的“门户”。
站在美因河的铁桥上,一架架飞机从头上呼啸而过,伴随着地铁的轰隆声,整座大桥微微颤抖。这座面积不过248平方公里的城市,大约是佛山市南海区的四分之一,不及顺德区的三分之一,却拥有欧洲第三大机场。汉莎航空提供的数据显示,法兰克福机场每年旅客吞吐量为5.2亿人次,仅乘坐汉莎航空每天来往法兰克福的旅客已达10万人,其中约60%是中转旅客。
由于从中国飞往德国的航班多数会在法兰克福经停,这座有着四跑道的机场几乎成为多数中国人对德国的一个印象。除此之外,法兰克福机场同样是世界与德国相通的“门户”。
2015年1月至10月,法兰克福机场的国际航线旅客人数为4.694亿人次,全球排名第六。“门户”的打造并非朝夕。法兰克福在德语中还有“浅滩”一解,这也就意味着早期的法兰克福有着特的地理优势,“浅滩的地形有利于港口的发展和货物的往来,为如今的法兰克福打下了基础。”向导说。因此,除了航空外,法兰克福的交通网同样发达。法兰克福亦拥有德国大的火车站,24个站台上国内国际列车在此始发和到达。
工业4.0的挑战在于数据统一性
中午12时,法兰克福罗马人广场,阳光温柔地洒在美因河畔,一扫清晨的阴霾。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整个小城充满着活力。就职于德国某大型公司的小林刚从附近的城市匆匆赶来法兰克福,与调研组展开了一场工业4.0对话。
小林是来自哈尔滨地道的中国小伙,大学毕业后就到德国留学深造,之后留下工作,至今在此生活了15年。小林学计算机专业,目前所从事的工业大数据领域恰是工业4.0的重要环节。
“我理解的工业4.0,是使用一体化网络进行数据共享,从而用低成本进行生产,实现能源的低消耗。”小林说。他所在公司的质监部门目前正在从事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共享工作,这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性工作。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跨国企业,在全球各地设有多个工厂,数据的不统一将极大影响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