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对商业模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七大方面:
灵活性/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要求的是标准化,传统工业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定制,要求的是个性化,这是工业4.0时代提出的新需求。大规模化和定制化,本身是矛盾的。工业4.0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在产品的计划、模拟,甚至是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灵活性,实时满足客户需求,进行动态产品规划;同时也将利用现今的生产技术和集成系统大幅提高生产力,并在全程智能监控之下,有效实现各个生产环节的无缝对接,缩短生产任务的转化时间。
直接客户关系
客户可以同企业就生产和产品信息进行直接交流,客户的反馈数据录入智能工厂的信息物理系统,直接规避中间环节,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去人力化
工业4.0与历次工业革命一脉相承,都是利用更加先进的工具逐步解放人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工业4.0并不是单纯以机器人取代人力,而是在智能工厂中利用集成现代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技术突破推动人机协同,实现智能生产,进一步降低制造业对劳动力的依赖与人力成本的比例。
资产周转率提高
信息物理系统的预测性维护的功能使设备正常运行的时间大大延长,进而降低了因为设备检修和故障造成停机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工业4.0产品的定制化程度高,库存量将得到严格控制,货物周转效率大幅提升。
分布式/地区化
工业4.0不依靠规模效应获得效益,而是通过分散智能工厂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效率和灵活性,配合直接客户关系快速重新规划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生产流程。
快速迭代推出新产品
3D打印、新材料、机器人和自动汽车等新型技术与设备的广泛使用将大幅提高智能工厂的生产力。与此同时,信息物理系统一方面收集客户与产品本身的大数据并加以分析,一方面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式创新。各种虚拟工具在指导人们使用新产品、提高新产品的用户接受度与满意度的同时,更推动新一轮的大数据处理和产品优化的过程。
能力的变化
人机交互更加简单友好,直接提高了工人学习新技术的速度和质量。自动机器人的应用也使日常运营需要的劳动力减少。
工业4.0的发展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客户群、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关键因素的完善还要克服诸多困难。
我们预计,2025年之前并不会出现可供企业广泛采用的标准化解决方案,现阶段的努力方向仍是立的试点方案。随着工业4.0的发展与成熟,企业将逐渐开发出以技术为推动力的插件式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各种互联渠道合力推动多种解决方案产生;而随着大多数生产设备、基础设施和人员过渡到真正的工业4.0时代,集成式、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将在2025年左右应运而生,届时,商业模式创新变革也将发展到新的阶段并产生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