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当“中国制造2025”遇上“德国工业4.0”

2016-04-14 09:00870
 4月13日,“创新德阳”——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现场,云集了四川和德国在工业信息化领域的先行者。
当“中国制造2025”遇见“德国工业4.0”,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殊途同归
制造业为根本,智能制造为方向
记者:“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常被相提并论,两者有何异同?
晏思:在定位上,“德国工业4.0”提出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而“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发展战略。不同的发展定位,基于一个现实——两国在制造业方面处于不同阶段,基础也不一样。
但它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应对新一轮的全球竞争采取的国家战略,都把制造业作为根本,也同样把智能制造作为主要方向。
李骏骋:目前产品的定义和工业的理念已经在发生变化,比如基于模型的定义,颠覆了传统的按照一张图纸来加工零部件的这种工艺流程,现在完全是数字化。工人干活不靠图纸,靠数据。数据从哪儿来?从系统。系统怎么来?不是有互联网、物联网吗?要完成这些动作,智能化就能够实现。虽然“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起步不一样,但是对于趋势的把握和发展理念是一致的。
升级路径
基础在数据,空间在核心技术
记者:“德国工业4.0”是在“工业3.0”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很多人认为中国还处于“工业2.0”的后期阶段。德国的发展模式,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鉴?
弗洛里安·马德:“德国工业4.0”的一个核心就是“互联网+制造业”。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制造企业要在“数据化”上下功夫,将大数据更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另外,看重技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与“德国工业4.0”步调一致的,这一点值得中国制造企业借鉴。
李骏骋:从“德国工业4.0”来看,基础是数据,关键是软件,根本靠人才。数据应该成为企业先要抓的重点。因为数据是基础,没有数据就没有智能化,更加没有“中国制造2025”。德国的数字化和智能制造已走在前面,我们的基础还很薄弱,我们需要学习,甚至是要用他们的技术。
川德合作
突破核心技术,扩展其他领域
 
记者:川德合作有哪些新空间?
晏思:有市场就有合作机会。四川市场前景非常好,四川企业对自动化、数据化改造有很强的诉求。从可操作性上看,川德合作可先从单一核心技术上突破,随后扩展至企业的管理、生产、人才培养等领域。
李骏骋:确实如此。以核心技术为突破可延展的合作空间很大。二重就准备与德方合作建设汽车零部件精密成形智能装备及应用产业化基地,以及开展航空模锻件材料及成形工艺技术研究、加工工艺研究,通过形成产业化基地,实现产品生产工艺全流程优化控制,提升产品附加值。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振兴战略的各项方针政策,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

0评论2019-11-11682

全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 李强宣布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
  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暨颁奖仪式,11月6日下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

0评论2017-11-07723

“中国制造2025”国际合作论坛分享企业国际合作案例
东方网记者解敏11月1日报道:国家工信部装备司副巡视员曹钢介绍,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

0评论2017-11-02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