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的“工业4.0”概念,虽说是个务虚项目,却得到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高达2亿欧元的资助金额。与此同时,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也呼之欲出。
而从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信息来看,“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更加明晰:未来中国制造2025将采用“1+X”的规划体系,在现有规划之外,还将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专门制定类似于“德国工业4.0”的规划。
那么,工业4.0究竟是什么?人类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这一次,“工业4.0”是利用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化来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
“工业4.0”概念由德国业界早提出,其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初的想法只是通过物联网等媒介来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也是拟议中的中国制造业层设计——“中国制造2025”的既定方略。
从消费意义上来说,“工业4.0”就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
在不久的将来,买车可能实现个性化定制——在手机里打开智能汽车工厂的App,从数百种配置中选择一款车型,然后在个性化订单中输入诸如“把轿车内饰设计成绿巨人”的要求,约一个月,一辆用工业4.0流水线为你度身设计、制造的“绿巨人版轿车”就会送到买家家门口,价格并不比量产车贵多少。
此前,工博会上展出的工业4.0流水线,在无线射频技术、工业以太网、在线条码、二维码比对、影像识别、机器人应用等实现了突破。
由于“工业4.0”直接将人、设备与产品实时联通,工厂接受消费者的订单直接备料生产,省却了销售和流通环节,整体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物料成本、管理成本)比过去下降近40%,消费者通过“工业4.0”订购的商品比淘宝网购还要便宜。
随着阿里巴巴的上市,中国的互联网流通、消费、零售、沟通行业的高潮已经到了,但也就快结束了。在工业4.0时代,当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厂定制商品且价格更低时,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城也将面临覆灭。“淘宝连接的只是网店卖家和消费者,扮演的只是网络销售渠道商的角色。而在工业4.0时代,当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厂定制商品且价格更低时,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城也将面临极大压力。”
专家指出,“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从实施的过程来看,“工业4.0”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制造2025”也弱化了以往规划中5年时间的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主要是强化我国现有的工业,期许的是由大变强,并体现更多的创造因素。
过去很多年里,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处于较为低端粗放的状态,“山寨”形象挥之不去。正因此,中国制造升级的压力和紧迫性都很强烈。
从目标上来看,德国“工业4.0”主要是期望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保持德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抗衡美国互联网巨头对制造业的吞并。
“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的一个个10年的行动纲领,它是一个路线图,有具体的时间表。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通过10年的努力,让中国制造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从时间表来看,德国“工业4.0”战略工作组也认为德国实现“工业4.0”需要10年时间,在时间上和“中国制造2025”大体在一个时间段。
内部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国制造业,要追赶上同在升级的“德国工业4.0”,可谓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虽然中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一个位,但其中来自三资企业占比较高,真正自主创新的较少。”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年来更为关注终端产品,而忽视了制造业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领域的创新力和保障力,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受制于人。
中国和德国在国情、制造业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决定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能照搬外国经验,要走出中国特色。国情不同决定了实现路径不同,阶段不同决定了战略重点不同,着眼点不同决定了发展方式不同。
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将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快迈向制造业强国。
国情不同决定了实现路径不同,德国制造业以中小企业和家族企业居多,创新活力较强,整体的创新体系以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体系已很完善。而中国制造业多种所有制、大中小型各类企业都有。
相比德国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升级是更宏观长远也更复杂的战略规划,需要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力量,让各种经济主体开放融合,同台共舞,共同发力,也更需要重视法律体系、创新体系的配套完善。
阶段不同决定了战略重点不同。中国和德国制造业基础差异很大,不在同一起点上。德国是老牌的制造业强国,而中国目前是全球一个制造业大国,却大而不强,在制造业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等基础领域创新力和保障力还不够,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德国已普遍处于从工业3.0向4.0过渡的阶段,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尚处在工业2.0阶段,部分达到3.0水平,所以“中国制造业2025”的重点既需要谋划工业4.0、抢占技术高地,还需要弥补基础不足和历史欠账,特别是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促使其尽快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着眼点不同决定了发展方式不同。德国制造业已经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德国工业4.0”也因此更重视硬件和技术的升级,对智能化工厂等微观和技术层面颇为看重。
而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数字化、智能化固然不可或缺,但也更重视在宏观层面将中国部分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与制造业变革结合起来,因此,“中国制造2025”应注重与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相匹配,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这是“中国制造2025”更加宽广的发展方向和提升空间。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诸多不同,但却“殊途同归”,也因此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这在前不久举行的汉诺威IT展上已经得到证实。
相信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将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快迈向制造业强国。
工业4.0驱动的汽车制造业 呼唤华为高性能计算云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发展以及现代设计方法在产品开发和试验中的进一步应用,CAE仿真技术(ComputerAidedEngineering)已
0评论2017-07-07683
工业4.0是工业科技时代 更是工业机器人的好时代
随着工业4.0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驱动,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而按照发展趋势,这还仅仅是
0评论2017-07-07689
李克强力推“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 中德合作迎关键期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圆满结束对德国的正式访问并成功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会晤中,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德经济互补性强,利益
0评论2017-06-05701
“互联网 工业” 工业4.0智能制造时代已经到来
日本的机器人产业与技术十分发达,受到国内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不足和中国等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的影响,2016年日本工业机器人产量创
0评论2017-05-31614
工业4.0的信息安全攻防战时代开启
近期资讯安全危机大爆发,去年10月Mirai病毒所发起的DDoS攻击、今年4月BrickerBot可直接瘫痪物联网装置,到近期的WannaCry勒索软
0评论2017-05-31542
健身器材制造业 走在工业4.0进程的前沿
智能化带动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行业共识,纵观2017年体博会各大展区,健身器材制造领域无疑是整个行业迈向工业4.0进程走
0评论2017-05-31380
物联网如何推动制造业“工业4.0”?看美国怎么做
5月下旬的波士顿大部分时间是阴冷的,不过,这里的一场全球性的物联网技术大会让业界人士心头不断涌现暖流,他们清晰地看到了行
0评论2017-05-31360
财经观察:强强联合——当“中国制造2025”携手德国“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瞄准五大工程、十大重点领域,助力中国制造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0评论2017-05-3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