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2016-04-12 10:13650
 为寻求中德中型企业合作共赢的契机,就中德中型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异同进行深入地互动交流,在4月6日上海微技术国际合作中心(SIMTAC)与IC咖啡联合主办了工业4.0中德交流会。会上德国“工业4.0”代表性领军人物与中国企业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助力中国企业向工业4.0进行产业升级。具体形式及嘉宾详情,可参阅SIMTAC公众号上一篇报导。

今天,我们来谈谈工业4.0。

干货丨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干货丨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工业时代里,因为生产厂家无法低成本的了解每一个客户的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把需求做多的性能组合到一起,成为一款产品。

互联网改变了这个局面,人与人,人与厂商,可以低成本的实现连接,从而让每个人的个性需求被放大,人们越来越喜欢个性化的东西。

但是个性化的东西需求量没有那么大,这就需要工业企业能够实现小批量的快速生产。

干货丨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干货丨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干货丨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干货丨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干货丨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干货丨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通信标准

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的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这些时髦的名词背后隐藏的核心问题,大家都在争这个通讯标准。美国的互联网世界一个,所以美国人希望从信息化层降维到自动化层;而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强,所以他更希望从自动化层升格到信息化层;中国嘛,制造业一个大国,互联网第二强国,所以两边都不想跟,打算自己搞个互联网+,也叫中国制造2025。

干货丨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与德国工业4.0比,中国制造究竟差在哪儿?

差距一: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在战略思想差别

“德国工业4.0”战略思想集中体现:通过CPS网络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制造模式。即通过变革制造方式,实现整个制造体系从工业3.0阶段跨越到工业4.0阶段“质”的飞跃。

这是很高明的制造战略思想。反观中国制造2025,只是一个阶段性战略。

差距二: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文化、理念上差别

“德国工业4.0”是德国标签,几乎囊括未来制造业全部智能元素,为德国制造描清了蓝图,反映了德意志民族之于制造业特有认真、严谨、始终如一“迂腐”的态度。

德国制造从业者坚信,唯有制造业才是国民生活的基础。始终坚持自己的产业方向,这正是“德国制造”核心价值观或制造文化或精神。

“德国制造”作为全球制造装备“领头羊”,国际上享有盛誉。无论百年教堂大钟、酿酒设备、地下排水系统、建筑与家具,还是奔驰、宝马、双立人刀具等,耐用(Haltbarkeit)、可靠(Zuverlaessigkeit)、安全(Sicherheit)、精密(Praezision)是其可触摸四大基本特征——“德国制造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外显,隐含其后的,是“德国制造”特的精神文化。

“德国制造”文化内核:理性严谨、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

总之,与以道德文化为特征“中华厚德文化”不同,“德国制造”理性划分“工具理性(专注主义、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秩序主义)”和以宗教(基督教)文化为基础的“价值理性”,这是值得“中国制造”借鉴的。

综上所述,德国工业4.0 Vs. 中国制造2025特殊对决,本质上是德中两国、德意志&华夏两个民族之间,在科技智造领域展开的一场制造文化的较量。

中国推进“工业4.0”,当然有着自身特优势,主要表现为:中国拥有世界完整工业制造体系和供应链,中国制造传承“工匠”精神具魅力。

在这场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复兴命运的特殊对决中,“中国制造”缺的是也许是对科技智造的信仰、制造文化创新的冲动。

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做?

工业4.0的佳模式是一个渐进式的改进,我们不可能跨越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直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定要去夯实基础,可以有适当跳跃,但不要试图一口吃个胖子。不理性看待工业4.0,恐带来的是灾难。

一、要基于企业的价值。对企业来讲,如果生存能力都出了问题,那么发展是无从谈起的。所以,企业做任何的改造,一定要考虑对这个企业本身的业务有无价值,那样我们才去进行推进,进行变革。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2025”应在民族复兴旗帜下,重构中华文化创新基因,再造“工匠”精神文化内核。当今时代,老祖宗“钉是钉、铆是铆,有板有眼儿”的工匠精神值得本土制造业弘扬光大。

二、要基于战略和商业模式。必须有清晰的定位,知道自身未来的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层设计,其次才是如何进行分步实施和分步提升。

三、要基于技术创新。新的技术一定是会有风险的,选择相对成熟的技术,并且自身要有这样技术的积累,才能进行提升与改变。 基础科学研究历来是支撑科技智造的基础。中国制造必须摒弃“横向应用型研究强,理论基础研究弱”研发模式,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模式创新。

四、要基于自身能力,尤其是人力资源能力的支撑,这是重要的一点。我们工信部批21家试点单位的营销系统率先去做所谓工业 4.0,实际上需要的一些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都找不到。后来没有办法,只好委托相应的大专院校为我们定向培养这样的专业,为我们储备未来的设计、研发人员。所以我们要进行改革,一定要基于自身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持续探索。

总结

在未来,多元宇宙将在虚拟世界成为现实,一个现实的世界将对应无数个虚拟世界。改变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会改变;改变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也会改变。一切都在基于数据被精确的控制当中,人类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将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取代,所有当下的经济学原理都将不再试用。

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一句话,跟不上时代,无论谁?都将招致摧枯拉朽式的毁灭!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振兴战略的各项方针政策,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

0评论2019-11-11679

全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 李强宣布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
  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暨颁奖仪式,11月6日下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

0评论2017-11-07721

“中国制造2025”国际合作论坛分享企业国际合作案例
东方网记者解敏11月1日报道:国家工信部装备司副巡视员曹钢介绍,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

0评论2017-11-02662